胡冯彬:好一个“别开生面”!

发布时间:2019-10-21  浏览次数:507


   原载于20190912解放日报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已圆满落下帷幕。这张黄浦江畔的学术“圆桌”,再一次见证了海内外学者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

回顾这届论坛,有些片段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此次获颁中国学贡献奖。这位中美建交40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已从当年的中国男孩成为耄耋之人。他在获奖感言中直言中国学贡献奖将一名外交工作者和私营部门管理者纳入学术荣誉者行列。这意味着那些实际主管外交关系的人士,能够与研究和分析外交关系的学者一道,为这一领域作出贡献。中国学贡献奖获奖者身份多元化的转变,多少可窥探出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变化,那就是不再仅仅埋首故纸堆,而是更多关注现实,关注实际。而这恰恰是中国学能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学是一门关于“中国”的学问,没有中国,就无所谓“中国学”。中国学脱胎于汉学,又广于汉学。如果说汉学关注的是传统的“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术”,那么中国学则不再限于这一研究范围,而是从人文领域跨界至社科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法律,甚至外交等更为现实的领域。研究对象的转变,随之带来的便是研究方法的丰富。有学者认为“中国学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不再拘泥于考据、注句式的微观研究,开始广泛地运用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别开生面的研究。” 

好一个“别开生面”!事实上,当看到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议程时,就有人发问:这不是政治学?那难道不是属于经济学领域?怎么全都是中国学?这一方面表明,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学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汉学这一层面;另一方面却也证明,今日之中国学越来越具有跨界性质。 

从具体议题上看,这种“别看生面”有着更深厚的内涵。有人总结了本届论坛的两大亮点,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发展”。看上去与传统汉学研究似乎没太大关系,但恰恰是当代中国,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最受世界关注的两个点。

“一带一路”被认为是中国为当代世界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但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上有疑虑,也有一些指责。为此,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特别指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中国领导人的这番话,在本届论坛期间经常会被中外专家提及,可见其深入人心。 

围绕中国和世界的70年,发展是一个关键词。本届论坛上,对于发展的讨论也有新意,比如关于发展路径。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路径变化,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这对于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化,提升发展能级,无疑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毫无疑问,中国研究正日益凸显世界性,而世界发展中的“中国元素”也逐步展现出特有的魅力。所有这些,赋予中国学论坛动力和活力。有理由相信,今后这张学术“圆桌”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别开生面”。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