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0 浏览次数:140
11月7日,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与会学者意犹未尽的争鸣中结束了,但关于中国的话题永远都像刚刚开始。
论坛上,4位知名的中国学专家获得首次颁出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和平崛起的中国,在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断被误读、曲解。中国的形象是怎样的,如何呈现真实的中国形象、消除误解,需要文化的使者进行讲述、解释和沟通。“中国通”,其实就是向世界还原中国、传播中国、讲述中国的“二传手”。他们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更好地呈现中国形象,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中国所走的路都是中国化的”
虽然因身体原因没有出席论坛,但近90岁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依然毫无争议地获得首次颁出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一生研究中国历史的谢和耐著述无数,“作为西方中国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谢和耐的研究自成一派,他的《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和基督教》在国际汉学界广受好评。”1995年获得法国政府文学艺术勋章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耿昇,是谢和耐著作的主要翻译者之一,“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2006年,他明确地对我表示,经过一辈子的研究,他确信无疑地认为,中国是不可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的,中国所走的路都是中国化的。”
埃及前驻华大使、巴林外交部高级顾问贾拉尔向大家讲述了一个阿拉伯学者眼中的中国,“我们古老的文化和文明是现在取得所有成就的基础,中国发明了很多东西,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等,古埃及接受了中国的发明创造。”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谭中认为:“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从来都没有断裂过,断裂的只是我们的思维。要认识真实的中国,就必须寻找蕴藏在2000年历史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秘密。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正在实现大迁移,但中国的传统与历史依然是绕不过去的起点。”
“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将持续成为热点”
“我用一生来了解中国。”俄罗斯著名中国学专家罗高寿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增长无疑引来了邻国和竞争对手的担心,同时,大家又都期待中国在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方面有所作为,希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具有全球性意义。”罗高寿这样说。
70岁的毛里和子女士潜心研究中国学50余年,已经成为日本研究中国问题的领军者。“中国是多元的,复杂的,它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日益崛起的世界性大国。中国选择的道路直接影响周边地区的主要国家,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将持续成为热点。”
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也成为此次论坛的焦点,即使是“中国通”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中国模式形成于中西方文化大规模的碰撞和激荡,是国际互动与竞争的产物,这是我看好中国模式的原因。”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认为,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者说是以中国模式崛起的,这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国家的崛起,在广度、深度、力度上都是前所未见的。“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国土、超悠久的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构成了完全崭新的中国模式。”
把“比邻若天涯”变为“天涯若比邻”
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五集纪录片《库恩看世博》刚刚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的电视网络播出,覆盖了全球3亿多观众。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担任了撰稿与主持人。“我的编辑工作是完全自由的。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中国学专家有责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即使各自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我至少尽力陈述事实。”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库恩来过中国100多次,走访了25个省份,50多个城市。他甚至试着理解“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因为他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的政治进程。
库恩认为中西之间确实有误读,那么作为中国学专家可以做什么呢?库恩认为,第一,可以开展纯学术研究,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当代研究,发现或者是创建真理,都能够不断丰富中国,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第二,要敢于探讨非常尖锐的问题,只要把问题摆上桌面进行讨论,中国就能有机会解决问题。还有,要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不管是否逆耳或者准确,必须创造氛围,让思想进行交流。
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大学新闻与媒体研究系主任罗伯特·达丹认为,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他们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与概念几乎都来源于媒体,“只有让不同的声音表达,中国的形象才显得真实。否则西方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宣传。”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金融体系,对第三世界的发展援助、控制气候变化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人们依然认为中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大家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力量,对中国的期待正在上升。”
“当然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也会变得更加善于和积极维护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就会担心中国是不是会更好相处?作为中国学研究的专家,我们实际上承担重要的责任,需要向整个公众讲述中国的真实情况,而且也需要向不少国家决策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但是,向世界很好地解释中国并不容易。”
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认为,中国和平崛起对于世界来说意味着机遇,“即使不同国家之间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但最终地球未来的命运仍需要我们的合作。美国人对中国了解不多,中国对美国了解更少,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交流的密度和强度。”
这一观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前院长王荣华教授很赞同。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已不再是诗人的梦想,然而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和鸿沟,又使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把“比邻若天涯”变为“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