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重量级学者聚集研讨中国发展和中国学 庆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11-12  浏览次数:222


文汇网报道 文汇报记者李念

“希望中国的中国学和世界各国的中国学一起,共同研究世界意义的中国学。”昨天(11月10日)上午,在“中国发展和中国学”研讨会暨上海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成立会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道出了各国中国学研究学者的心声。而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傅高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沈大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瑞士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张维为的到来和主旨发言都为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成立和方兴未艾的世界中国学研究带来了良好的前景和厚重的学术分量。

论坛、季刊、研究所三位一体:聚焦当代中国

新成立的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是上海社科院新建的五个研究所之一。它依托已经举办过四届的“世界中国学论坛”而建,该所以海外各学科领域内研究中国的重要任务、机构、流派及其代表性成果、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旨在全面跟踪与掌握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动态。副所长梅俊杰介绍,研究工作的核心是聚焦海外当代中国研究。主要做好4件事情,一是协助筹办好两年一次的“世界中国学论坛”,使之进一步成为国家级对外学术交流平台;二是跟踪海外中国研究动态,并从中提炼出服务现实的学术成果和政策建言;三是广泛联络海内外中国学界,争取使本所成为海内外中国学界的交流枢纽之一;四是通过编辑和出版《中国学季刊》等手段,做好中国学成果的发布工作。

中国学者要形成本土问题意识和解析的原创性

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潘世伟认为,世界中国学与传统汉学不同,它的对象不是博物馆、文献中的中国,而是当代中国,涉及正在发生变迁的诸多方面。尤其是海外研究学者凭借不同的视角,能够“发我之未能发,见我之未能见”,具有很大的现实影响力。潘世伟希望世界中国学所与世界中国学论坛一起,成长为国家的智库之一和上海的文化名片。

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强调社科院的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在世界两个大国的高层领导更换之际成立具有特殊意义。他说,学界预言,未来十年将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阶段。此时,中国走向何方、有何作为,是全世界极为关注的。中国人要认清自己的方向和角色,社科学者应该率先发出理性声音、学术话语。而中国的兴盛将世界中国学研究带出了传统的汉学发展范围,必然成为显学。海外中国学的繁荣,将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希望中国学者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形成本土问题意识和解析问题的原创性。

倡导中外学者共同研究一个话题,形成真正交流

曾编撰过《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季塔连科认为研究所的成立建立了极佳的交流平台,他介绍了300年中俄罗斯的汉学研究成果,并捐赠一批珍贵的书籍。

沈大伟教授详尽介绍了西方从1949年至今的五代中国学研究学者的资料来源、研究主题,他说,许多西方年轻学者汇入到第五代的研究队伍中,他们对中国西部开发、和谐社会、第五代领导人等都有浓厚的兴趣。他提议,中国的学者要多用英语在公开信源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倡导中外学者共同研究一个话题。

傅高义教授用30分钟播放了邓小平1920年留学法国至1997年去世的照片,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了他对邓小平和中国继续改革的看法;郑永年教授则分享了“中国的顶层设计要确立政治责任制”的观点;张维为教授全面梳理西方话语,并对“中国话语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他倡导调查访问这一研究方法,提出对西方话语要“进得去也出得来”;另外,则要多走多看,形成常识判断后上升到理论高度。

下午,研讨会以“传统中国”和“当代中国”为主题,进行了中国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范式反思共两场圆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