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兆红: “一带一路”建设助推“16+1合作”到达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8-01-05  浏览次数:389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年12月2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7日在布达佩斯出席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指出“16+1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深厚,政治互信度高,都将对方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双方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市场、资源、产业、技术、资金等方面互有优势。目前双方贸易额只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1%,投资存量占比仅为2%左右,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16+1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率先在中东欧落地

 “16+1合作”是一个双边和多边框架,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和运输网络等几个领域。成立之初,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先后达成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体现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达成的共识,确定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具体合作方向和措施。双方强调,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推动中欧之间四大伙伴关系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发展,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16+1合作”坚持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有助于中国企业、产品及服务“走出去”和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相契合,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进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两个文明、两种力量之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16+1合作”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时多次指出,要将“16+1合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地。五年来,根据“16+1合作”基本框架,中东欧国家和中国共同制定了多种合作框架和机制,涉及多种行业、多个领域,丰富了双方的合作内涵,同时也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走向深入,从而在双方之间实现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政策沟通。可以说,“16+1合作”与中国与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一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中欧关系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李克强总理表示,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率先在中东欧落地。加快推进匈塞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促进中欧班列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区,打造融合度更深、带动力更强、受益面更广的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二、更好发挥经贸、金融两大引擎的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一带一路”倡议一样,“16+1合作”也是以中国的语言书写全球贸易模式,用中国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来推动一种新型的全球化,这一模式有别于由那些年岁已久的西方主导的规则,目的是推动全球经济秩序变革,加强世界各国和企业的联系。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无论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还是技术、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都需要创新。而中欧经济互补性较强,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合作空间广泛。通过双方经济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各自潜能,形成供需配合,提高经济的支撑力。《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明确了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中欧合作业已形成了战略层面与战术层面的配合。

 “16+1合作”的主基调是务实合作。自成立以来,聚焦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产能、金融、绿色经济、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推出200多项具体合作举措。《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制定后,中欧经贸关系已经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中欧已逐渐建立起一个较为有效的贸易摩擦解决机制,为双方企业创造了一个更加稳定、友好的贸易环境。五年来,中欧投资关系获得实质性推动,实现了中欧经济关系从贸易主导向投资-贸易双轮驱动的模式升级。

李克强总理指出,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16+1合作”的方向明确了,框架构建了,基础打牢了。下一步要适应国际形势变化、顺应业界期盼,营造更加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推动“16+1合作”扩容提质升级。本届论坛主题为“深化经贸金融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就是要更好发挥经贸、金融两大“引擎”的作用,让“16+1合作”之舟行稳致远。李克强总理还强调,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中方支持商业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双方合作项目融资,支持中东欧国家各类企业到中国发行熊猫债,支持双方合作项目开展人民币融资业务。去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基金,拓宽了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各方反响积极。同时宣布了两项新举措,一是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今天正式成立,国家开发银行将提供20亿等值欧元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二是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已完成设立,募集资金10亿美元,将主要投向中东欧。

金融合作深化是结果也是助推器。中欧金融合作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合作共赢的利益诉求,因为日益密切的双边经贸关系需要有一个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而双边贸易投资关系进一步发展,也会继续推进双边金融合作的深化。

国际经济秩序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政策环境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通过产业政策对资源可进行战略性分配。李克强总理指出,十九大制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李克强总理还指出,商建中国-中东欧电子商务合作机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明年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方促进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欢迎中东欧国家企业踊跃参展,中方愿提供支持和便利。中方鼓励在宁波等中国城市建立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搭建平台,特别是为中东欧商品对华出口提供绿色通道。中国已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愿意与中东欧国家探讨建立投资合作绿色通道,希望中东欧国家在签证、工作许可等方面为中方投资者提供便利。

不仅如此,“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中欧与第三方合作、促进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积极作用正在彰显。例如,中欧班列不仅可促进中欧贸易,还为与沿线国家深化贸易往来挖掘出巨大的空间。“16+1合作”与“一带一路”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中欧在这一框架下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对于支持维护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保持经济全球化势头也将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国市场,也为中欧开展新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双方可以合作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中欧应努力培育和形成新的互补互利合作关系,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中国服务业市场的形成给欧盟企业也带来了巨大机遇。如中国的零售、旅游业对欧洲来说是非常大的市场,“一带一路”给中欧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带来许多机遇,中国放宽市场准入也给欧盟企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

三、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李克强总理指出,“16+1合作”是开放的。实践证明,“16+1合作”不会损害欧洲整体利益,而且能够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注入正能量,也助推了中欧关系均衡发展。因此,“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建设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面对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情况,世界各国都在反思本国和全球治理理念。在这一背景下,中欧加强合作,有利于推进中欧关系深入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开放合作的方向发展。中国始终将欧洲看作一个整体,将与欧盟成员国深化合作视为推动中欧关系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国际格局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强调中欧合作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愿望与决心。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深化经济联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努力。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一些欧盟成员国出现了悲观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有力支持不仅有助于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欧洲国家推进欧洲一体化的信心。而中国支持中欧关系的发展,也是支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欧洲经济复苏整体乏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将“一带一路”和“16+1合作”视为获得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机遇。

201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那时,许多专家学者就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然而,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欧洲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伙伴之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看重的主要是欧洲的投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近年来中欧贸易量日益增大,欧洲市场的重要性突出。同时,中国从欧洲引进的技术也最多。鉴于欧洲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性,中欧开展全面、积极的合作对于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欧开展紧密的战略对话与合作,有利于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中欧关系的战略性还体现在新的国际体系的塑造上,中欧双方需要寻求一个共同战略,以减少彼此的疑虑,进而通过合作,逐步提高相互信任程度。全球治理应该成为未来中欧拓宽共同利益和深化合作的重要目标。全球治理涉及金融治理、经济治理、气候治理、安全治理等多个方面。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新兴国家和传统发达国家包括中欧之间的合作,对于未来全球治理至关重要。

 “16+1合作”与“一带一路”是当前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提供给全球治理的最重要的公共外交产品。这两个重大倡议的提出,是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推进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案。我们要在寻求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寻找利益的切合点,凝聚更多共识,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把基础工作做得更扎实,让各国人民得到实惠。为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产业的对接和贸易的增长,同样要关注民生与稳定,坚持正确义利观和安全观,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促进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努力促进共同繁荣,通过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系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