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外国汉学学者在上海的一周:了解一个国家从文化开始

发布时间:2018-07-16  浏览次数:390


7月9日,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上海正式开班。 

7月9日,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上海正式开班,至今已有一周。在第一周的学习中,外国青年汉学家们参加了多场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端学术讲座,并参观了有关上海工业、法治、经济、文化等多个代表性考察点,其中包括上海隧道工程、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徐汇区人民法院、古北市民中心、华阳社区文化中心等。 

7月11日,外国学者们参观上海隧道工程。 

7月11日是本期青汉研修班的第一个主题参观日。上午第一站,外国学者们参观了能代表上海工业及经济文化的上海隧道工程(上海北横通道新建工程II标段项目施工地点),为学员们介绍了北横项目、建设隧道的进程和所在的问题,并带领学员参观工程现场。对此,学员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副教授于莉雅说:“看到了这样惊人的工程,我心里产生了希望,有一天在建好的隧道里坐出租车时,我会跟司机骄傲地说,我在隧道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就来过这里了。” 

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的汉语教师费季切夫·亚历山大提出,最令他印象深刻是,隧道的施工现场非常干净、没有灰尘。“这证明了公司和上海市政府很关心环保问题,做到了建设过程尽量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他如此分析。 

各国的汉学家们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和田子坊等上海地标性文化景点。 

当天下午,来自各国的汉学家们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和田子坊等上海地标性文化景点,充分了解了历史与时尚并存的上海。于莉雅感慨道:“上海人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成功地保留传统文化、尊重历史,接受很多国家文化的影响并保持自己文化的特点,这一点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更想进一步地了解上海和上海的文化。同时,我也想对自己的国家——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文化进行更多的探索。” 

7月13日是青汉班的“上海法治及社会发展”主题参观日。当天下午,青年学员们前往华阳和虹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进行参观和交流。在华阳,学员们欣赏了颇具中国特色的舞龙舞狮表演和《茉莉花》歌曲合唱,并与社区的老人们一起打乒乓、练书法。来自乌克兰的学员亚历山大·费季切夫表示,他很羡慕中国的退休老年人有这样好的机会与条件来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与自由活动。“我母亲与他们的年龄相仿,但我们国家没有这种类似的活动中心,所以她不知道时间与精力可以花费在哪里。” 费季切夫认为,社交与集体活动是快乐的来源,所以他觉得中国的老人们非常幸福。 

经过一周的学习,青年汉学家研修班的学者们对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当询问起为何对汉学有兴趣时,来自突尼斯迦太基大学的助理教授哈利德表示,了解一个国家,需要从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开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这个国家的人沟通,与他们成为朋友。诸位学员纷纷表示,他们想通过这一次的研修计划,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建立起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成为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在未来的两周研修学习中,青年汉学家们还将参观上海崇明岛与中国商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亲身感受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当代的发展成就。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及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协办。自2014年起,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已经成功培养了来自95个国家的360位青年汉学家。该项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为各国中国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创造与中国优秀学术、文化、教育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并以人才培养为契机推动各国学术机构与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中国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