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9 浏览次数:124
我要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给予我此项荣誉,同时很抱歉不能亲自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海这座城市,是中西文化创造性交融的光辉典范,她历经往昔的战乱劫难,依旧傲然挺立。只要提到上海,我便会想起魏婓德先生(1937-2006年),他在上海史研究方面着力颇深、成就斐然。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座诸位一定与我一样,对他怀抱着深切的追思之情。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妻子金安平女士今天将代表我接受这个奖项。
我在很久以前便与中国及其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上了几堂现代汉语课之后,便深感中国历史、艺术史和文学的浩瀚无垠,可供我上下求索。于是,在60多年前,我开始对中国着迷,从此再也无法说服自己去追求别的事业。如今,经过半个世纪在中国学领域的教学、写作和研究,我退休了,终于有了闲暇时间。在退休后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在阅读,阅读任何我想读的东西——历史、小说和诗歌;我也一直在看电影和电视剧,有时一次连续观看4个小时。生活很惬意。然而,有时我也会想念课堂,想念学生的脸孔(和他们脸上渴望学习的表情),想念图书馆里发黄的旧书和霉味,我甚至想念工作和工作中经历的挣扎——无论是为了理解某个文言文段落,还是为了用字遣词上表达自己的意图。除了偶尔引发的怀旧情绪之外,也有艳羡的成分。我实在羡慕那些如今在中国工作的西方学者和学生。他们接受的语言训练时间更长、更完善,因此,他们能够更自如地说汉语、读汉语,研究共同关注的课题时在资源上能够与中国同行优势互补,当他们彼此产生分歧或在研究中碰壁时,也能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像上海社会科学院这样的研究中心鼓励的正是这样的活动——大家对学问和智识求索怀抱共同的热爱,对学术研究追求共通的方法。我为他们喝彩。我多么希望自己当年在学习中国历史时能有个不同的环境,但往事毕竟已不可追。今天,我本着学术追求的精神和对历史的热爱,以最由衷的感激之情接受你们授予我的奖项。(潘玮琳译,金安平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