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汉班讲座】杨剑:全球治理像一艘大船,工具箱里不能只有一种工具

发布时间:2018-09-13  浏览次数:31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8-09-13 06:15 

9月11日,在“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九月班”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研究员给来自25个国家的33位青年汉学家作了“中国人的秩序观与当代全球事务”的专题讲座。

在讲座一开始,杨剑首先阐述了对国际秩序的界定。在他看来,所谓国际秩序指的是一定的世界格局基础上所形成的国际行为的规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国际组织,以及这种规则和机制最后形成的各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层级划分。中国人是怎么看待秩序的?他表示,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其中法家、儒家、道家影响比较大,尽管它们各自观点和讨论的方法有差异,但都是在追求秩序。比如,法家和儒家都是秩序的维护者,区别在于儒家很重视教育,而法家重视法律和法度,在施政手段上儒家的手段比较温和,而法家是非常严厉的。儒家主张不能过度使用惩罚,应当首先还是要强调教育,强调德、强调礼,国家的法律根据这些礼来制定,这样才会比较稳定。而法家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性都是自私的,一定是相互争权夺利的,所以只有用强制的手段才能达到秩序,因此法家特别强调通过国家的暴力、政权的暴力来维持秩序。而道家与儒家和法家都不同,它强调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共同构成的秩序叫自然秩序。 

杨剑认为,上述这些传统思想,也体现在今天中国的外交思想中。比如,中国强调整体秩序的稳定,要做秩序的贡献者、建设者,同时也强调秩序要完善、要平衡,需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秩序观,理解中国外交以及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 

那么,今天的国际秩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杨剑分析说,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全球分工一直是不太平衡的。欧美国家作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起国,对资本、技术、市场、知识产权、对全球市场的规则制定具有巨大优势,也把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发展中国家要么提供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要么为世界经济提供原料、提供能源。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负债消费的模式,要求制造业回到本国去,即所谓“再工业化”,更强调对自身贸易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开始转向扩大内需,对本身的市场要求有更大的开放,能源输出国开始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再过分单一地依赖于能源发展。于是,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国际秩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治理问题凸显出来。 

在讲座中,杨剑提及了一个新概念——“人类世”。所谓“人类世”就是以人类作为主要的驱动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使地球出现动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气侯变化、生物危机、海平面的上升、极端的天气等,这些变化深受人的行为影响,未来都可能是非线性的,即不是按照国际组织规划中的路线发展,可能很突然地就发生了,而且很多看似没有关系的现象,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建立起来。比如,人类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北极海冰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日本这次遭到台风严重影响,而台风频率增加、向高纬度方向移动,这些变化都不是原来能预料到的。

讲座结束后,青年汉学家们争相与杨剑交流。

进入“人类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全球治理?怎么做才能更加有效?国际秩序、国际机构怎么样进行调整?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加以重视和思考的。杨剑认为,全球治理像一艘很大的船,光用一种工具不行,需要工具箱里面有多种工具。所以,不能只依赖于西方治理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去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其中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比如,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人与自然要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其中,习主席用了一句话,“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破坏式的方式搞发展,应当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这其实是道家中很重要的思想。 

杨剑指出,中国提出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持久和平,不是短暂和平,也不是局部和平,更不是负面和平。什么是负面和平?就是指大家虽然没有很好的关系,但是都处于没有战争的状态。建立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国应当有所贡献,也有能力作出贡献。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来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