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四史”主题教育讲座 上海纽约大学城市副教授关成贺博士做题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28  浏览次数:506


 828日,为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宣传系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以及推动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中国学所特邀上海纽约大学城市科学与政策副教授关成贺博士做了题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梅俊杰研究员主持会议。

关成贺教授从城市模拟的空间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对未来城市的畅想,通过模型的校正与优化来开展对未来城市的预测,对城市空间展开新的思考。现代城市在遇到不同的挑战时会做出不同的回应,全球城市低碳发展与疫情影响下对健康城市发展的畅想都成为未来城市可能的发展目标。

在对未来城市的预测过程中,关教授介绍了针对不同政策、基于不同情景模拟的预测模型。以对长三角城市的分析为例,可以看出,空间形态的内部关系中,长三角并不是无限制蔓延的,次区域比区域的增长速度更快。而在情景模拟的几个方向中,关博士详细介绍了城市移民政策相关、气候变化与灾害预防、城市动力学的比较分析以及模型本身的提高四个方面。他从水文城市化与新城镇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工程如何加速了重庆与三峡流域的发展速度,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为平衡水循环,城市应以什么样的速度扩张的问题,从对横跨了亚欧大陆的土耳其内部四个区域的比较分析了区域内不同的政治、经济、宗教形态如何构造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关成贺教授还介绍了研究团队利用城市系统的经验数据所进行的分析,他们利用大数据和厚数据了解城市空间的使用频率,重新评估城市系统的功能。通过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规划,特别是停留时间等数据,用城市生态学的标准来衡量各绿地的接触频率与接触面积,了解城市中绿地的使用情况。

讲座最后,关博士与中国学所的老师就高铁普及对城市的不同影响,城市分布的相关问题,城市增长与自然环境下生态增长的关系以及交通末端的城市如何纳入城市网络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