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四史”主题教育讲座 邀请原所长姚勤华研究员做题为《马克思后的社会主义分流与发展》的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01  浏览次数:409


91日,为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宣传系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以及推动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中国学所邀请原所长姚勤华研究员做了题为《马克思后的社会主义分流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研究员主持会议。

姚勤华研究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的分流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后的社会主义分流与发展。

姚勤华研究员指出,社会主义是率先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出现的一种思潮,后来演变为一种社会运动。所谓的“社会主义”最初的设想或者基本含义是:用社会的方式占有生产资料,组织人们劳动,公共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西方很多理论有着很深的渊源。阶级斗争理论是西方近代出现的社会进化理论的一个方面;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是西方政治学中的一种观点;暴力革命理论是西方社会关于社会变革的一种方法;公有制理论的历史更为悠久。马克思吸收了前人的先进理论,组合起来进行创新,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有很重要的时代背景,没有工业化和现代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

姚勤华研究员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没有当时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就不可能引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进步。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产生的弊端非常明显,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工人基本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力。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关。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放在时代背景下去认识,从而深刻理解理论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姚勤华研究员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公有制理论、无产阶级理论、两个必然理论和两个绝不会的相关内容,并从德国与俄国的案例出发讲述社会主义分流的问题。